早八点开始,朝内大街北侧一处古色古香的院门中,电动三轮、自行车、机动车进进出出,车流、人流多了起来。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是有着280多年历史的孚王府。
孚王府,最初名为怡亲王府,住过怡亲王胤祥、弘晓和孚郡王奕譓。如今,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住着397户居民900多人,出租户占了一半。
昨天上午,市政协建立的首个社区调研议事平台落户朝阳门街道,这一平台创新性地纳入社区基层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其首次履职来到了孚王府。
“触目惊心!”首次踏入这里的韩凯委员感慨道。
大殿琉璃瓦破损掉落,屋顶杂草丛生,木质结构多有腐蚀,梁柱上壁画变黑剥落。最严重的是密密麻麻的私搭乱建,院内高矮不一的简易住房鳞次栉比,拥挤不堪;废纸箱、木板等杂物随意堆放,头顶电线纵横,缺少消防通道,不少灭火器都已过期。被6年前一场火灾熏黑的檐角更是让委员们直呼后怕。
问题这么严重,为何不解决?据介绍,该院落产权属于四家央企单位。因为院落产权权属复杂,四家单位没有达成有效协议,院子常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社区、街道又因管理权限,无法进行整治。
院落一方面作为办公场所,另一方面被几家单位分配给职工居住,经过几十年发展,职工及亲属越来越多,腾退难度越来越大。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6年,相关单位曾计划投入7亿元对孚王府进行腾退保护,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发现,孚王府比前几年自己调研时问题更加严重,不仅住户增加,而且还多了18家网吧、餐馆等经营场所。他认为,要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老城重组给王府保护带来的机遇。当务之急要保护孚王府的文物安全,尤其是防火。坚决拆除私搭乱建,确保不再增加住户、不再增加经营单位。
韩凯委员则从管理、执法上提出建议。他说,孚王府的保护难题由来已久,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联席会议机制,就文物保护划清责任,同时还要综合研究创新文物腾退模式,改变单一的货币拆迁形式。
(责任编辑:王方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