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巴彦淖尔美丽乡村劲吹文明风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发布日期:2016-08-17 19:21:15 来源: 作者: 点击:99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美丽新乡村

    一样的黄土地,不一样的新农村;一样的艳阳天,不一样的新生活。

  条条柏油路、水泥路,畅通了村路村巷;股股清澈自来水,流入寻常百姓家;排排宽敞的农家院落,整洁且富有特色……

  一面面绘于村庄院墙上的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群众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让巴彦淖尔农村牧区风景如画,处处涌动着清新的文明之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一张张笑脸如此灿烂,一声声赞美发自心田:谁不说咱家乡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农村环境整治好,把农村建设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巴彦淖尔市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一年多来,一座座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村庄,如一幅幅优美画卷,在巴彦淖尔大地徐徐展开……

  帮扶共建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日,来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沙圪旦村民小组,记者被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深深吸引: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通村而过,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十个全覆盖”连锁超市的红字招牌格外鲜艳,一排排新栽的树木像卫士守护着村庄。在枸杞文化园展板前观看的村民郭金贵对记者说:“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城里人能就近逛公园、使用健身器材,从来没想过咱们村里也能有这条件。你看这宣传内容上都写了,等文化园建设好,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出门逛公园的待遇了。”

  美丽乡村承载着广大农牧民的美好梦想,体现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巴彦淖尔市在以城带乡,共同建设美丽乡村中,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支援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投入逐年增加。2014、2015两年来,巴彦淖尔市累计投入城市支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5.73亿元。今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计划投入城市支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5.6亿元,目前各项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全面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建设。今年,巴彦淖尔市争取到自治区投资34860万元,实施581公里街巷硬化任务,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503公里;计划自筹资金解决4.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投资2.7亿元,计划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万户,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17585户。同时大力推动农牧民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广场428个、综合文化站70个、文化活动室605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控制城市污染向农村牧区转移,帮助治理农村牧区面源污染。巴彦淖尔市加强对番茄、脱水菜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污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把好农村牧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控污染项目在农村牧区建设实施;以生态创建优化环境,2014年命名市级生态乡镇17个、生态村嘎查37个。2015年命名市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嘎查74个,在此基础上开展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申报工作。

  文明创建 乡风民风和谐健康

  住房改善了、道路通畅了、环境优美了,精神生活更要充实。巴彦淖尔市顺应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大行动,营造和谐健康的乡风民风,努力建设文明乡村。

  “能被评为‘星级文明户’,我们全家都感到非常光荣。”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五分场村民李天广说。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场就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创评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该场每季度由村民评议小组进行积分评议,确定红黑星。对争创“创业致富星”“诚信守法星”“孝老爱亲星”“文明风尚星”“卫生整洁星”等“星级文明户”给予红星亮分;对酗酒生事、赌博斗殴等对促进文明乡村建设起反作用的给予黑星亮分。如今,“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已在五分场落地开花,“追星”“创星”“争星”蔚然成风。

  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农牧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创建活动是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巴彦淖尔市市在农村牧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开展文明单位与嘎查村一对一帮扶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乡)、文明集市创建活动,积极评选自治区级文明村镇,实施“美丽庭院行动”,开展“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及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家风家训评议、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农村牧区涌现出一批道德楷模,引导人们见贤思齐、追求上进,文明新风四处洋溢。

  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巴彦淖尔市市各地各部门把倡导文明新风作为“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树立了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在落细、落小、落实方面下功夫,提高农牧民群众文明素质。注重加强农牧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利用阅报栏、文化长廊、文化墙等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同时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和各项评比活动中,潜移默化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职能部门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列入经常化工作,广泛、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牧民争做新型农牧民。

  建章立制 文明建设抓实抓长

  如何确保美丽乡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建得起,还能管得好、用得住,真正成为经得起历史和老百姓检验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建立健全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巴彦淖尔市市各地都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维护长效机制。

  为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老百姓长期受益,各地按照谁受益、谁管理和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原则,组织引导农牧民共同研究制定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和村规民约,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村庄道路、广场、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管好、用好,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做到事事有人管、户户有人理。

  新农村的“面子”有了,文明风尚的“里子”工作也要做到位。在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不仅村庄管理有了制度约束,乡风文明建设也有据可依。

  为了让乡风文明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2015年,纳林套海农场五分场因地制宜,将乡风文明建设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相结合,总结归纳出了《村民公德公约创美丽庭院魅力纳林精神文明积分星级管理办法》,内容涉及美丽庭院建设、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参加公益活动等17项。

  为了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我市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保护等五方面确定美丽乡村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目前,各地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逐步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全市已有575个嘎查村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软硬”并举、“内外”兼修的目标。

  如今,走进巴彦淖尔一个个乡村,平坦的村道交错成网,别具特色的新房整齐美观,宽敞的庭院干净整洁,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处处洋溢着富裕和谐的清新气息,构成一幅幅美丽家园的迷人画卷。 (巴彦淖尔日报 记者 黄景莲/文 高晓龙/图 编辑 薛皓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内蒙古7项志愿行动帮助农村贫困女孩圆梦

下一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远大抱负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