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汲取中华文化的“活性力量”

发布日期:2016-06-13 17:24:25 来源: 作者: 点击:38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文化自信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多年为文化遗产保护奔走呼吁的作家冯骥才说:“世界需要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中国,更需要一个社会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比古文明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今年6月11日,是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中华文化源头很深,土壤很厚,蕴藏着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关键是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大题目,牵动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根根神经,是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鲜明的文化背景和坚定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的根据。 

  文化的本质就是创造、创新。如同春天树上的新芽,即使长在旧的树干上,汁液营养却来自大地,新生的叶片、花蕾都是鲜明的、蓬勃的,里外都透着活力。当代中国人的根,必须牢牢扎在中国的大地上,才有充沛的地气和足够的底蕴。不要像鲁迅先生曾批评的那一种人,企图“用自己的手拔头发,要离开地球”。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承接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创新,不管怎么变,一看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图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文化只有活在当代,才有意义。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根本是要能够解决时代问题,点亮时代精神,在各方面把那些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真正弘扬起来、传播开来。文化要面向青年,让年青人真心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创作中,要用作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在学校教育中,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良好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尽量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脉。 

  群众文化生活,会产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文明的深厚力量。文化的特性是日用而不觉,须臾不可离,活在一个个生动的氛围和情景中。“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就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利用“我们的节日”,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我们在节俗上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有所创新,让群众有新体验。我们还要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振兴传统工艺,让民间文化的一切精华闪亮起来,帮助大众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让中国文化源头的水活起来,既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传承下来,又要形成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 

  所贵者精神,取法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深沉的发展力量,包含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基因,是命脉所系、根脉所在。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珍爱传统,不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郁郁葱葱。(魏向荣)

 

来源:咸阳文明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丽江开展系列活动庆祝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下一篇:(民族脊梁)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