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拾荒少年”寻亲18载 《等着我》助力寻亲梦

发布日期:2016-05-20 10:57:32 来源: 作者: 点击:893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央视一套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本周日晚20:00继续开启寻人之旅。“拾荒少年”袁卫康独自流浪18年决心寻找亲生父母;“排雷优等兵”骆牧渊寻找昔日战友纪念参战30周年;杨华费尽周折寻找1998年特大洪水“冲散”的大伯,究竟他们的团圆梦能否实现?

“拾荒少年”袁卫康。

“拾荒少年”袁卫康:我想有个家

袁卫康7、8岁的时候不幸被人贩子拐卖,虽中途侥幸逃脱,但却没能找到回家的方向。没有身份证,又说不清家在何处,年幼的袁卫康开始了18年的流浪生活。最初他以乞讨为生,睡在过街天桥下,捡别人剩下的东西吃。之后辗转到了温州,因为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误入歧途进了监狱。在狱中死刑犯对于亲情的渴望深深刺激了袁卫康,他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被判了死刑,刚好那时找到父母了,我有什么脸去见他们?于是袁卫康下定决心改过自新并且要找到父母。独自流浪十八年,经历过诸多苦难的袁文康能否在《等着我》找到牵挂多年的父母?

求助人杨华。

洪水也不能“冲散”的约定

1995年,杨华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是大伯伸出了援助之手,悉心照顾她和母亲。当时大娘也患有轻微癫痫,偶尔晕倒、口吐白沫,两个堂哥又外地读书,也离不开大伯。但是为了能让杨华安心参加中考,大伯还是坚持留在了她身边。杨华考上高中后,大伯决定回四川,临走前他们有个约定,三年后会把杨华母女接回老家。然而1998年的特大洪水,让杨华和大伯失去了联系。已经失去一个父亲的杨华,不忍在失去第二个“父亲”,于是她求助《等着我》栏目组,希望能和大伯完成当年的约定。

“工兵连”战士骆牧渊。

工兵连战士跨越30年寻找昔日战友

1986年,年仅16岁的骆牧渊响应国家号召,应兵入伍,因为年龄最小的,其他战友都像照顾弟弟一样照顾着他,在他看来,部队就是他的家,战友之间的感情堪比手足之情。之后他所在的工兵连参与了对越作战。工兵连战士团结协作,为步兵团扫清障碍,运输物资,为对越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荣获集体一等功。今年是工兵连参战30周年,骆牧渊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人”们聚在一起,为逝去的战友扫墓,回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共叙战友之情。

究竟血脉之亲能否团圆?出生入死的战友又能否重聚?敬请关注5月22日晚20:00央视一套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婷)

上一篇:发改委发布4月份价格举报情况:医药行业咨询量居高不下

下一篇:微信红包上限升至520元 网友都有什么反应?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